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4日电(记者 陈静)扎根绿化养护领域三十余载的员朱道义,用双手编织城市的“生态画卷”,用行动诠释“劳动最美”的时代内涵。
据悉,现任上海静安园林绿化发展有限公司养护管理部经理的朱道义,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模、上海工匠、上海市优秀员等称号。
“一花一叶总关情”,朱道义将插花艺术视为毕生追求。三十余年如一日,他潜心钻研传统插花技法,融合中华文化精髓与现代审美理念,开创“海派花艺”新风尚。为提升技艺,他遍访名师、研习古籍,还自费赴广州苗圃选种试种,反复打磨花材搭配与造型设计。他不满足于小小花篮的精雕细琢,而是带着匠心,将插花技艺融入道路花街布置中去,将艺术灵感注入城市公共空间。
2008年,他带领团队在南京西路尝试花卉种植,拆掉隔离人行道与车行道的铁护栏,以杜鹃、红掌等花卉打造上海首条街面景观花街,开创“道路即画廊”的先河。此后,他走遍静安区每一条道路,结合建筑风貌、气候特点,设计“一街三景、移步换景”的动态景观。
据悉,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之一,静安区的土地资源紧张曾是绿化的最大瓶颈,地处闹市中心,居民人口密集,可发展绿地很少,30年前的人均绿地仅0.17平方米的困境,位列倒数第一。“这让我们深刻意识到:绿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是点缀,而是刚需!30年来,我们以‘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智慧,创新‘三段式种植法’‘精细化养护标准’,让南京西路的花街成为‘流动的艺术’,让口袋公园成为市民的‘客厅’。”朱道义指出,“我始终坚信,绿化不仅是城市的面子,更是百姓的日子!”
为了让民众“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朱道义团队创新开展“三段式种植法”,每500米变换景观,避免审美疲劳;建立“精细化管理制度”,从浇水施肥到病虫害防治,形成标准化流程。
据介绍,朱道义团队还率先推动“智慧绿化”,为8000余只花箱编码,建立数据档案,实时监控它们的状态,调度养护作业,提升运营服务,提升了城市绿化的可视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还提高了管理效率,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了科学的管理依据,花街的缺失补植、损坏修补、养护等工作就能快速有序地跟进,实现警报发出30分钟内抵达现场、1小时内完成应急处置。
朱道义说:“我们的作品是给市民看的,得让大家走在路上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朝气。”正是这份流淌在指尖与目光里的执着,让静安区的每一处绿化景观都跳动着美的韵律与生命的张力。
从“全市倒数”到“行业标杆”,朱道义团队负责管理的静安区南片1.1万株行道树、“三横三纵”花街花箱和10余万平方米绿化的养护工作,连续两年斩获上海市绿化行业“组合容器花箱”金奖,“组合容器花箱营造”更荣获上海市绿化行业特色品牌企业!
朱道义告诉记者:“南京西路作为中心城区的一个样板,更是国际大都市的门面, 每年花街布置我都会主动观察国际流行色,将植物配置的材质、体量、色彩与周边街面店铺相互映衬,做到大气、雅气、洋气!而面对新年期间上海气温低花卉品种少的难题,我不仅尝试运用了染色云龙桑和藤球装饰花箱,而且还推广了北美冬青等观果植物,将南京西路静安寺区域打造成‘流动的四季画卷’,静安的花街景观成为‘海派花街’的城市名片,在全市起到示范和引领效果。”
由朱道义领衔组建社区绿化服务队,十年如一日为社区街道老旧小区绿化提供咨询服务,在曹家渡街道小区树木遮挡治理中有我们的身影,在江宁街道蒋家巷居委会社区的绿地微更新有我们园林人留下的汗水。一次,我们将杂草丛生的角落变成“月季小花园”,居民拉着我的手说:“朱老师种下的不仅是花,更是希望。”
朱道义常说:“匠人不仅要自己发光,更要照亮后来者的路。”他领衔的静安区工匠创新工作室,推行“高师带徒”模式,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通过理论授课、实操演练、赛事指导等方式,为行业输送近百名青年骨干。
“如今我常想,师父播下的种子,早已不止于花艺技巧。”在他的徒弟——上海静安园林绿化发展有限公司养护管理部主管沈佳眼中,师傅不仅以花为笔、以心为墨,在城市经纬之间书写无声诗篇,更是以德为根、以爱为壤,悉心培育我们这些徒弟的花艺大师。
通过“高师带徒”的活动,沈佳拜入朱老师门下,成为师父众多徒弟里的一名“小师弟”。 “师父常说,‘学艺先学做人,人品好,花艺才能好。’这句朴素的教诲,是师父为我点亮的第一盏心灯,也成了我职业生涯中永不偏航的指南针。”沈佳说。
“师父向来和蔼可亲,他从不用严厉的话语施压,却用一言一行诠释着德行的分量。对待工作,他永远带着精益求精的较真,对待花草,他像老友般熟悉每一种植物的秉性;对待花草,他像老友般熟悉每一种植物的秉性。”沈佳对记者说,师父的创新精神总能让人惊叹。他不满足于传统的插花花艺,大胆将灵动的花艺语言融入城市的肌理,用生机盎然、色彩斑斓的立体花箱取代了冰冷僵硬的钢铁水泥隔离栏,让道路景观成为会呼吸的艺术品。
“独行快,众行远。”如今,朱道义领衔的工匠创新工作室通过“高师带徒”模式,已培养出多名技术骨干,徒弟们斩获上海市和国家级插花竞赛12项金奖。
据悉,作为第十六届上海市人大代表,他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城市微更新”“口袋公园”等项目落地,倡导“人民绿化人民建”,组织市民参与花街设计投票、绿植认养活动,让“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入人心。
静安的绿化事业已从“求生存”迈向“谋卓越”。朱道义对记者说:“站在新起点,我将继续以‘三个绝不’鞭策自己:标准绝不降低、创新绝不止步、初心绝不褪色。让我们以‘绣花功夫’雕琢城市之美,以“实干争先”书写静安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篇章!(完)